• 24小时电话:029-8229 6877 急诊电话:029-8228 6120

喜讯 | 贺我院荣获市级、区级“最美医师”

时间:2023-08-26浏览量:0

     一件白衣,化作与疾病零距离的铠甲;一双巧手,承托着将光明带给患者的希望。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,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,勇担健康使命,铸就时代新功。

    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激励医务工作者践行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崇高精神,节日前夕,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、碑林区卫生健康局委员会分别召开第六届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,我院神经内科袁丽主任荣获西安市“最美医师”,消化肿瘤血液科邓瑞云医生荣获碑林区“最美医师”。


最美医师 | 永远在路上

微信截图_20230826092958

     医师节前夜,墙上时钟来到19时39分,袁丽主任依旧在办公桌前忙碌,查看病例、报告,调整治疗方案,全神贯注一丝不苟,她说晚上不回去,住在医院。“荣誉代表的是过去,做医生的,要永远向前看,永远在路上!”

     在大众的印象中,主任们往往是“专业素养过硬的定心丸”,或是“不苟言笑、眼神犀利的白大褂”,甚至是“决定自己生命之帆能远行多久的舵手”,可在袁丽主任看来,医生没什么太特殊的,只是掌握了治病救人技术的普通人,把这些技术变为疗效,才是真正的医生。

     行医38载,袁主任说,“临床就是医生要站在病人的床边”。念医学书,但是从来不跟病人结合,不落实到服务的对象,或者夸夸其谈,就永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。因而即使已经成为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,她也是科室来的最早、走的最晚的人,每天早上早到半小时,下班从没固定时间;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,不论凌晨,还是深更半夜只要电话铃响,立即赶赴医院处理病人,夙兴夜寐是常态。亲力亲为给予患者力所能及的帮助更是不计其数: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洗头理发,擦洗身体,翻身拍背不怕脏不怕累;常备各种糖果、糕点防止患者低血糖;牺牲休息时间指导患者康复训练......如此种种,患者及家属都感怀于心,送到袁主任手中的锦旗、感谢信不计其数,贴满整面墙。

     回想起自己从医路,她说,“‘医’路虽辛苦,但我甘之如饴,为了相信我的患者,也为了当初选择医生的初心。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!”



最美医师 | 不只看病,更是看“人”

微信截图_20230826092922

     「有时治愈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」。对于肿瘤科医生来说,所谓的“治愈”不仅仅指疾病的康复,也包含精神上的支持。“肿瘤患者和家属,与其他非肿瘤的相比,可能要更脆弱一点。疾病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经济压力,往往使他们有更多的担忧,也更容易焦虑。”虽是年轻医生,可职业的天性使然,邓瑞云很能理解患者的心情。


     “患者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,你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就有多高”,这是邓瑞云从医生涯中的感悟,也将成为鞭策她成长为更好医生的理念。从医几年,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肝癌患者,凌晨三点突然出现消化道大出血,持续吐血、便血,短时间内处于休克状态,家属手足无措、惊慌万分。作为当值医生,她立即实施抢救,一边积极止血、补血,一边分析病情、安抚家属情绪,在病情进一步恶化之前协调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。


     在肿瘤专科,医生常直面更大的考验,需要更高的专业度和同理心。也许是“终身学习、希望为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”的执着与坚守,也许是“有时治愈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”的理解与共情,不变的是对每一个生命的珍重。当患者带着希望而来,她始终全力以赴,只为给生命更好的答案。


     一袭白衣,“医者”称谓,她们是中国医生的缩影,更是和平医者的表率,代表的是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。他们通常会在晨交班中开始一天的工作,要面对繁忙的门诊、急诊和查房等工作环境,仔细聆听患者的描述,耐心解答各种疑问,调整治疗方案、看报告、下医嘱、写病历、做沟通,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变化,处理异常情况……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,分分秒秒,倾注对生命的护佑珍爱。致敬中国医生,节日快乐!

快速导航